社会化品牌(二):社群vs平台

越来越多的品牌会提及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活动或营造品牌形象,“社会化营销”、“社会化品牌”等热词的出现会让很容易让人有一种错觉——这是省钱阵势大的好事。是否真的如此译者不敢妄下定断,但是滥言道,“勿忘初心”,了解一下受众心理(社群)以及营销的基底(平台)回溯一下本源的同时瞻望一下发展趋势总是一件好事。

1、驱动社交网络的动机

大部分的人访问社交网站是为了与其他人联系:为了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与同事同行分享事物,甚至是为了结识有共同爱好和需要的人。因此,大部分人最终都把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工具,为了这个目的而社交互动。

当然,很多时候技术在这些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Instagram的滤镜,或者一键分享到所有社交平台,这些都是我们社交网络体验的重要构成。

但是,人们相连是因为这些元素能提供个人的、社交的好处,而不是因为功能本身。

至关重要的是,如果那些社交好处消失了——如果我们想要联系的人不存在了,或者是如果我们的社交圈子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平台就迅速失去了他们的价值。

我们已经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了——国外的如Second Life、MySpace和Friendster,国内的如饭否和开心网等,都是因为它们用户的迁移而式微,并非败在技术层面。

2、单一服务的用户群

不幸的是,当用户离开现有的大的平台——就像他们经常这么做一样——营销者很快就失败了。

他们之前所做的投资,针对该平台构建的大用户群开始停止实质意义的回报,因为那些用户正如往常一样“不可转化”(有多少品牌没有花钱就成功地把整个Second Life的用户群导入Facebook呢?)

最终,营销者不能依赖于在特定的平台里吸引关注,而是找到一条可迅速适应于所有平台的路子去管理他们的社会化媒体活动。

3、从平台到社群

窍门是不要把社交媒体当作一个媒体,而是关注那些激发人们社交动作的动机和行为。

未来的顶尖品牌将会花时间去了解如何通过不同的设置和内容去给同样的人群传递价值,而非像现在这样在最热的平台上吸引注意力。

品牌将专注于培育活跃的社群,他们会一直关注品牌并和品牌互动,只要时间和地点容许。

批判性地来说,品牌将会使用新的平台去提供附加值——不仅仅是作为另一个新的工具去骚扰人们。

4、从吸引眼球到扣动心弦

构建“迁徙的”社群的秘密是理解人们想要什么,人们需要什么,然后抓住每个机会去建立互动的联系。.我们要搞明白是什么把社群聚到了一块儿,把我们的营销策略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分享的东西关联起来,而不仅仅是围绕着技术上的功能和平台。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抓住每个机会给用户的生活提供附加值——这是一个我们将在这个社会化品牌系列中有更深入探讨的话题。

译者后记:

想起前些日子看到了@JamoWoo的专栏文章《忘记社会化营销》,其中提到社会化营销代理商兴起的行业前景预测,译罢此文又会疑问这必然地社会发展趋势真的会影响营销及其关联行业有多大?从本文的观点来看,这是前所未有地接近消费者的时代,需要前所未有细致地揣测消费者心理并基于此进行营销。这究竟是一盘多大的棋?